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大安区江姐小学校作为中央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五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
坚持事事有保障,实现建设的规范化
在严格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筹建少年宫建设:活动经费实现“精打细算”,设施设备不断“添砖加瓦”,活动场地不断“开疆拓土”,切实做到场地有保障、设施有保障、后勤有保障,让少年宫不仅正常而且高效运转。
坚持周周有活动,实现活动的常态化
将少年宫活动课程安排纳入学校教学日程,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定时间、定人员、定课程,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教案、有检查、有反馈,保证少年宫活动的有序有力开展。
坚持人人有舞台,实现活动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设声乐、舞蹈、诵读、绘画、书法、足球、乒乓球、手工、劳技等十余个社团,学生自由选择,全校课后服务实行走班制教学,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有小舞台的活动局面。
坚持人才有引进,实现师资的专业化
学校多方联系本地各类文化、教育、体育、科技人才,包括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五老”志愿者、退休老教师、高校学生等进学校,参与社团活动,充实师资力量;争取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资源,校社共建共享,推动社团活动课程的特色化。
坚持期期有展演,实现成果的窗口化
为巩固和强化社团成果,让更多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了解和支持少年宫活动,学校将成果窗口化。每学期组织一次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打造社团特色展示,让学生作品和艺术成果闪亮登场,既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成为学生和学校成果展示的窗口。
学校表示,将继续扎实推进“五化建设”,实施“盐都未来工程”,努力实现“一生一特长,一个都不能少”的培养目标,让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超市”成为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关注的课程,为赓续红色基因,促进学生正品成格、个性成长,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