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结合实际,致力打造约5000平米的特色化劳动实践基地,给学生成长做好“加法”。
合理规划,变“荒山”为“良田”。将校外5000平米的荒地打造成劳动实践基地,并非一件易事,为了变“荒山”为“良田”,学校发动学生、教师进行开荒工作,将其变为可耕种的农田。同时为了打造兼具特色、实用、创新的特色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在征求各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多个方案后,最终由我校美术教师设计图纸,将实践基地划分为:学生种植区、教师种植区、师生果园、百花园、研学园和逸趣园六个功能区域,其中研学园专门种植学校扎染兴趣社团所需材料,实现“自给自足”,为我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赋予文化内涵。
加强学习,从“小白”到“专家”。韩愈云:“术业有专攻”,“教书匠”能当好“农业家”吗?为了打破这一观念,我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农业知识,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从种子到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新手农民”逐渐转变成一名“种植专家”,为后续带领学生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地调研,提升“眼力”“脚力”。为更好地建设劳动基地,我校多次开展实地调研,既到其他学校的实践基地进行考察,学习他校之长处;又组织团委、学生会及部分志愿者学生到大安区何市镇蔬菜种植园区参观、学习蔬菜种植劳动技术,更直观地了解蔬菜存在的环境和种植蔬菜的过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实地考察中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
深耕基地,化“理论”为“实践”。我校以开好劳动教育课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把劳动课堂搬进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一是变废为宝,打造五彩基地。充分利用废弃轮胎,用丙烯颜料在其表面彩绘装扮后,作为栽种花草的容器,既增添基地风采又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二是结合时令,种植当季作物。在用养鸡场的发酵鸡屎对土质进行改善后,我校分年级、分班级以点播、撒播等方式种植当季蔬菜,采用直接育苗和育苗盘育苗两种形式打造“开心菜园”,对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更加尊重、珍惜生命。三是优化管理,分享劳动果实。以班为单位组建劳动小分队,学校成立劳动“督导组”,负责管理基地工作,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