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由国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嫦娥七号和小行星探测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公布获奖名单,富顺二中参赛作品《苔藓的复苏》获嫦娥七号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一等奖”;《探秘小行星上的漩涡规律》获小行星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三等奖”“中学最佳创意奖”。近年来富顺二中积极筹划、多措并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做好统筹规划。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与统筹安排下,围绕“少年问天”主题,选派教师参加航天科普培训,成立航天科普学生社团,以强基计划、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和高校学科营、太空探索试验、水科技发明比赛、少儿低碳主题书画大赛等渠道开发航天科普教育课程,聘请专家举办航天科普讲座,开展项目式学习与探究等工作,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是用心观察生活,采集创意灵感。航天科普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们一直奉行“开拓创新 主动探寻”的科研理念,鼓励社团孩子们学会在自然中去发现、探索科普奥秘。在启动“嫦娥七号和小行星探测任务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后,学校航天科普社团的孩子们无意间看到富顺二中老校门上的苔藓,联想到它生命力顽强,能快速复苏的生长特点,经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光合作用能力之强大,还能改善土壤的先天优势,基于初步探索结合学校航天科普培训时介绍的人类走出地球改造宇宙的太空探索这一根本需求,在“灵感+常识+意识+科学知识”模式引导下,创新提出了《苔藓的复苏》项目。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不断完善设计,希望能在月球进行苔藓复苏的生命科学实验,在苔藓复苏等行为的人力干预下,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绿色星球,使原本死寂荒芜的地外星球,被改造成氤氲成雾、葱郁垂阴、生机勃勃的人类宜居环境。而《探秘小行星上的漩涡规律》,也是该社团的孩子们看到流水形成的漩涡,结合地理课堂上的地转偏向力内容,联想到小行星的运动情况与地球完全不一样,那么小行星上的漩涡又是一番什么模样呢?好奇心驱动了他们勇于探索之心。最终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设计,做出了科普价值极高的设计方案。该实验可确认所处小行星漩涡旋转方向情况,揭示小行星一定的运动属性与奥秘,有助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和理解。
三是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基地学校荣誉称号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在“太空探索实验”青少年教育项目中获奖9项;在“SPACE100未来英才培育计划”太空探索实验获奖6项。辐射、引领、指导赵化中学、赵化小学开展航天科普教育,在今年的“少年问天”航天科普活动中,三所学校上交作品2400余件,富顺二中60余件作品获得优秀奖,39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三所学校同时获得2021年“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基地学校荣誉称号。
目前富顺二中在全国绿色学校、四川省环境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等科技特色基础上,新增航天科普教育、气象教育等特色,新建的富顺二中气象站,已申报“全国航天特色学校”评选。富顺二中青少年航天科普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并将继续勇攀高峰。